全文预览

90年代至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上传者:梦&殇 |  格式:ppt  |  页数:20 |  大小:113KB

文档介绍
3年增速分别为42.6%和58.6%,大大超过以往的增长速度。投资需求带动了消费需求,当时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双膨胀,加剧了商品供给的短缺状况,造成1993年至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升了13.2%和21.7%,产生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过快带来的经济过热与严重的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济稳定的巨大隐患。Р其实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多次出现经济过热现象,为了给经济过热降温,受当时宏观调控经验不足的局限,国家相关部门往往采取“紧缩到底”的政策手段,使经济由过热一下子陷入过冷。这种热与冷的转换,好像是快速行驶中的急刹车,经济过热是消除了,但又面临着如何启动经济的问题。热与冷的骤然交替,造成剧烈的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决策部门认识到,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一松就热、一紧就冷”的传统做法,做到既要为经济过热降温,也要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速度,防止经济运行中的大起大落现象再次发生。于是,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路,中央适时提出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过热的经济实施恰如其分的宏观调控,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Р相关措施? 1994-1997年,实行的是“双紧”配合.? 财政政策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合理压缩财政支出,并通过发行国债,引导社会资金流向。? 货币政策方面,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大幅提高存贷款利率,要求银行定期收回乱拆借的资金,使宏观经济在快车道上稳刹车,并最终顺利实现了软着陆。?效果分析? 1996年成功实现经济“软着陆”,经济增长幅度回落,通货膨胀率降低;1997年进一步巩固“软着陆”成果,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 由于此次调整力度实施扩大,虽抑制了通货膨胀,但也为以后国内需求不足埋下了伏笔,致使1997年以后不得不进行有一次调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