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回河南孟州,又从河南孟州携家带口赶往安徽宣州,到了宣州以后对韩愈以及其他家人子弟照料看护与教育,所有这一切都不得不落在了韩愈嫂嫂的肩上。特别是对韩愈的成长与教育,她倾注了巨大的心血。Р郑氏是个品格贤良、意志刚毅的女人,她不但承担了一家大小的生计,而且尽心培育这个年幼的弟弟。韩愈回忆说,郑氏对待他:“视余犹子,诲化谆谆。”韩愈还有一个侄子叫韩老成,当时才七八岁,郑氏常常抚摸着韩老成的后背对韩愈说:韩家的后代,就剩下你们两个啦!? 在“唐宋八大家”中,韩愈的青少年时期是最为艰苦也最为曲折的一个!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磨炼出韩愈刚毅坚强、不屈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关爱家族、照顾弱小的品质,提携后进、奖掖后学的胸怀,嫉恶如仇、坚持原则、决不妥协的意志。Р三、考试进行时Р唐德宗贞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86年,十九岁的韩愈离开安徽宣州,来到首都长安,参加进士科的考试。?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又承载着嫂嫂与家族的期待,韩愈这次来参加考试,是踌躇满志的,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我年十八九,壮气起胸中。作书献云阙,辞家逐秋蓬。(《赠徐州族侄》)Р很有把握的韩愈却落榜了。这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遭受打击的韩愈没有因此气馁,他决定住在长安,继续再搏,而当时考进士很难,很多人考到老也未必能考上,所谓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一点也不假。贞元四年(788年),韩愈鼓足勇气卷土重来,再次参加了科举考试,可是结果还是令人非常失望,他又一次失败了!韩愈的心情可想而知。此时此刻,困扰韩愈的已经不仅仅是再次没有考中的羞辱与绝望,摆在他面前的首先是生计问题。韩愈后来回忆说:“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但天无绝人之路,韩愈得到了居住于长安的北平王马燧的帮助。韩愈的一位堂兄曾经做过马燧的属下,在与马燧出征吐蕃的时候战死了,马燧念及旧情,非常同情韩愈,将他带回宅邸,提供吃穿住用,还让两个儿子跟随韩愈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