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呼和浩特城市文化定位与重建 陈丽娜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ppt  |  页数:22 |  大小:923KB

文档介绍
明确其“魂”——文化定位Р地理位置:呼和浩特市位于蒙古高原阴山山脉南麓。约在百万年前,这里形成了半干旱草原。Р战国晚期:呼和浩特以“云中”之称始见于史册。Р西汉时期:呼和浩特历史上建城最多的时期。Р公元2~3世纪:原居住于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的鲜卑族拓跋部西迁到该地区游牧。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依附北魏政权的敕勒族在此地长期游牧,呼和浩特地区便有“敕勒川”之称。Р隋唐时期:唐朝在呼和浩特以西地区的黄河北岸修筑了三座军事城堡——东、中、西“受降城”。Р五代十国时期:契丹人建立辽国,在此设丰州。Р公元12世纪初:女真灭辽建金,丰州成为当时的军事重镇。Р从云中城时期到丰州城时期,由于这一地域处于游牧文化板块和农业文化板块过渡交界带,战乱频繁,军事防御和进攻便成为城市文化的主题,进而造就了整齐划一的城墙和便于集权控制、等级划分的街坊。而先后入主城市或影响城市的不同游牧民族的文化则是城市文化的副主题,其遗存现今仍有保留。例如,位于现今赛罕区的万部华严经塔(俗称“白塔”),是我国现存最精美的辽塔之一。Р白塔Р元朝建立后:丰州的经济文化发展迅速。Р明朝时期:阿拉坦汗手下的工匠历时四年,在今呼和浩特旧城位置上建起了一座“游牧都市”,蒙古语称之为“库库和屯”(后译作“呼和浩特”),明朝廷赐其名为“归化城”。Р这一时期,阿拉坦汗重建了蒙藏关系,引藏传佛教(喇嘛教)入蒙,建造了? 弘慈寺(即大召)Р大召寺Р1693年,聚居在归化城的回回商贩和回族官兵在今旧城北门外修建了清真寺,这里从此形成了回民聚居和活动的中心并沿袭至今。Р 1727年,清朝和俄国缔结了《恰克图条约》,清朝许可内地商人做蒙古贸易。因此,在北亚草原上,沿着队商的路途出现了众多的“买卖城”,归化城内的“买卖城”就是其中的代表Р这样,“游牧”和“定居”这两种文化形态在呼和浩特的都市空间中都留下了各自的痕迹,构成重层的空间结构。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