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西方个体意识与归属意识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ppt  |  页数:68 |  大小:741KB

文档介绍
一、殉清说Р二、为独立自由而死Р三、“一死明行己有耻之义”。Р殉清说Р梁漱溟致挽联:?“忠于清,所以忠于世;惜吾道,不敢惜吾身。”?陈寅恪挽联:?“十七年家国久魂销,犹余剩水残山,留与累臣供一死;五千卷牙签新手触,待检系文奇字,谬承遗命倍伤神。”Р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Р“或问观堂先生所以死之故。应之曰:近人有东西文化之说。其区域划分之当否,固不必论,即所谓异同优劣,亦姑不具言,然而可以得一假定之义焉。其义曰: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痛苦,其表现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Р吾中国文化之定义,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犹希腊柏拉图所谓EIDOS者。若以君臣之纲言之,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以朋友之纪言之,友为郦寄亦等之以鲍叔。其所殉之道,所成之仁,均为抽象理想之通性,而非具体之一人一事。夫纲纪本理想抽象之物,然不能有所依托,以为具体表现之用;所依托以表现者,实为有形之社会制度,而经济制度尤其最要者。”Р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而死Р陈寅恪撰王国维纪念碑文?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而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纪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Р“一死明行己有耻之义”Р郭沫若《鲁迅与王国维》:“实是受了罗振玉的逼迫……罗在天津开书店,王氏之子参预其事,大折其本。罗竟大不满于王,王之媳乃罗之女,竟因而大归,这很伤王国维的情义。所以逼得他竟走上了自杀的路。”(《文艺复兴》第3卷3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