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而意识是在无意识基础之上,对无意识的力量进行引导和利用。在弗洛伊德的年代,这样的观点只能停留在理论假设阶段;不过今天人们已经有能力对此进行生物发生学上的实证检验,这在以后的内容中将有所提及。詹姆士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奠定了今日心理学中对意识和无意识研究的基础。他们的贡献在于推动了意识和无意识的实证研究进程,指明了从实证视角研究意识无意识关系的可行性,包括确定对应的外部行为、考虑发生学的证据等。然而此后数十年间,行为主义将意识清除出科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这使得对意识无意识关系的实证研究脚步长时间停滞。直到上世纪中后期,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意识和无意识才终于找到了可以对应的行为指标,对两者关系的实证考察逐渐有了实质性的深入。而认知心理学家找到的意识和无意识机能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所谓的外显的( explicit )和内隐的( implicit ) 各种心理过程。 P 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关系曾经是纯粹的哲学问题,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促进了对这一问题的实证视角考察。心理学对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界定受到早期哲学家的影响,确定了它们都是人类心理的机能, 并能够在外在的任务操作中表现出来,这为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现代认知心理学发现了对应意识机能的外显过程和对应无意识机能的内隐过程,通过实验证明两者既相对独立,又共生共存。人的任何认知过程都是意识和无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在同一任务中,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视条件不同可能会产生协同促进或冲突阻碍的相互作用。而在对心理过程的贡献大小上,意识和无意识则存在权衡现象。最后,意识和无意识可能对应了不同的神经生理机制,并可能在发生学意义上存在先后关系。无意识及其对应的神经结构,在进化过程中很可能比意识及其对应的神经结构更早出现;因此无意识在心理过程中起的作用是普遍的、抽象的、抗干扰的,而意识则建筑在无意识的基础之上,有着更大的变异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