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天地的精神乃是“大公无私”;天地有生养万物之功,故天地的精神为“仁”。Р孟子对仁治的道理则有更具体的解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辞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Р三、“政者,正也”的管理示范?儒家治国理论特别强调管理者的表率作用。《论语·颜渊篇》讲道:季康子问政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里就是讲为政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一身正气,而后其管理才会有勇气、有号召力。?俗话说:“邪不胜正”。?孟子对正也有独到的论述,他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敢问何为浩然之气?”? 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三讲”。Р四、中庸之道的管理方法?中庸也是儒学中重要的管理思想,他最早被孔子提出,后被孔子的孙子子思系统化,再后来历代大儒也都论及中庸。?子思是孔门中很有影响的学者。《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南宋朱熹曾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故此又称《四书》。Р中庸,朱熹《四书》注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总之,中就是不偏不倚,做任何事情都应把握度,恰到好处才好,如果做得“过分”或者“不及”,都不会达到目的。相反,偏激是导致事物失败或走向反面的重要因素。“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皆言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