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基础与临床应用一、MRI基础部分1.MRI历史发展1945年核磁共振现象的发现1971年应用于医学成像研究1976年取得人体MRI图象1980年MRI装备商品化1989年国产永磁装备商品化2.MRI成像的基本原理基本物理基础:核磁共振现象成像原理:人体内的原子核(1H)无序排列→加入主磁场内→1H沿主磁场方向有序排列→外加频率相同的射频脉冲→1H接收能量宏观磁距发生变化→射频脉冲消失→1H回复到原来状态时释放出吸收的能量→感应线圈接收产生信号→通过转换及复杂的计算组成MRI图象3.核磁弛豫纵向弛豫(T1):T1值为MZ(纵向磁化矢量)达到最终平衡状态的63%的时间横向弛豫(T2):T2值为MXY(横向磁化矢量)衰减到原来值的37%的时间1H的T1\T2可反应周围的化学或磁环境,各种正常和病变组织的T1和T2值各不相同4.MRI成像特点多序列成像:SE,FSE,IR,Flair,GE等十几种成像序列多参数成像:通过不同的TE(回波时间)和TR(重复时间),可产生T1WI图像,T2WI图象和质子加权图像等5.MRI的三种基本图象特点T1WITR500msTE20msT2WITR1500msTE100ms质子加权TR1500msTE20msT2WI和质子加权可在一次成像中得到,质子加权诊断意义不大,现很少使用T1WI显示解剖结构好T2WI显示病灶敏感T1WIT2WI6.各种常见组织MRI信号表现主要有:水脂肪肌肉骨骼脑实质血肿血流粘液水: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1WIT2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