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系统性不强,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有待提高,理论研究滞后实践探索,研究手段和方法单一,实证研究特别是定量研究尚未起步以及对对不同类型层次的大学研究有待加强这三大理论研究现状造成了现在独立学院形成办学特色的薄弱根基。Р(二)身份特殊,发展时间短,社会评价不一,专有政策缺乏? 据中国财政部、教育部等有关文件精神,普通“三本院校”即独立学院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可以在本地民政部门开具“贫困证明”开学报道后教给所读院校申请“助学贷款”或在生源所在地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毕业后在招聘录用、考研、公务员报考及其它方面待遇等均与其它本科完全相同。但是,由于独立学院是一个新生在招生批次上处于本科第三批次,政策落实方面照搬传统本科有失公平,落实情况也不容乐观。在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独立学院如果不“断奶”,将进一步畸化中国的高等教育。Р(三)办学资源不稳定、与合作方矛盾常出、? 管理职权不明、制度松散? ? 创办独立学院是一件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循。初创时期,独立学院一般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对于普通高校如何与非教育机构尤其是民营非教育机构或个人合作办学的问题,缺少可以依据的具体规程。因而审批机关只是把创办“二级学院”当做高校在其内部增设一个附属机构一样来处理,所以并不去严格把关申办高校的资质和办学条件,只要申报一般都能获得批准。正因为如此,很多独立学院并没有获得至关重要的独立办学资格。?独立学院在初创时期,其办学条件是由母体高校提供的。母体高校是独立学院师资来源的主渠道。学科专业设置以“克隆”母体高校为普遍特征。此外,法人、产权等重大法律关系不明确。虽然在中国教育部“8号文件”和第“26号令”颁布之后,独立学院逐步开始甩开母体高校影响,开始独立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期形成的不良影响对于独立学院特色化办学仍然是其所面临困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