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同,而且各矿物的水化又相互影响。?各矿物与水的作用,称为“一次水化作用”?水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二次水化作用”?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一次作用、二次作用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Р二、硅酸三钙Р1、水化反应?在常温下:Р水化产物是水化硅酸钙和氢氧化钙。Р2、水化过程Р1)、诱导前期:加水后立即发生急剧反应,但该阶段时间很短,在15分钟以内结束。?2)、诱导期:这一阶段反应速率极其缓慢,又称静止期,一般持续1~4 时,是硅酸盐水泥浆体能在几小时内保持塑性的原因。初凝时间基本上相当于诱导期的结束。Р水化早期Р3)、加速期:反应重新加快,反应速率随时间而增长,出现第二个放热峰,在到达峰顶时本阶段即告结束(4~8小时)。此时终凝已过,开始硬化。?4) 、减速期:反应速率随时间下降的阶段,约持续12~24小时,水化作用逐渐受扩散速率的控制。Р5)、稳定期:反应速率很低、基本稳定的阶段,水化作用完全受扩散速率控制。有的文献上将4期与5期合称为扩散控制期。Р水化中期Р水化后期Р1)、C3S的早期水化Р硬化浆体的性能很多是在水化早期决定的;诱导期终止的时间与初凝有着一定的关系,而终凝则大致发生在加速期的中间阶段。各方面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关诱导期的本质也就是诱导期的开始及结束的原因,存在着不少看法。Р保护膜理论Р斯坦因(H.N.Stein)等人认为,诱导期是由于水化产物形成了保护膜层。当保护膜破坏时,诱导期就结束,即所谓“保护膜理论”。他们假设C3S在水中是一致溶,最初生成的第一水化物C3SHn 很快就在C3S周围形成了致密的保护膜层,从而阻碍了C3S 的进一步水化,使放热变慢,向液相溶出Ca2+的速率也相应降低,导致诱导期的开始。当第一水化物转变为较易使离子通过的第二水化物(C/S≈0.8~1.5)时,水化重新加速,较多的Ca2+和OH-进入液相达到过饱和,并加快放热,诱导期即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