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和稳定性是文字的两种矛盾特性。为了了解这两种特性在文字演变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在近一个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汉字的演变规律是由图画到符号化,由繁到简。下面我们将介绍汉字具体的演变过程。Р甲骨文Р 甲骨文是殷商后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文字。十九世纪末才在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发现。那里是商王盘庚迁殷后的京城旧址,所以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因为商朝皇家崇尚迷信,他们把要占卜的相关信息刻写在龟甲或牛骨上,所以,甲骨文也称做“卜辞”或“龟甲文字”。? 现以出土的甲骨片约有十六七万片,单字总数在三千五百字左右,其中考释出来的有一千七百多个字,其余的一半还有待研究辨识。研究内容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是一种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有严谨结构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几种构造与应用的方法,也就是所谓“六书”的原则,在甲骨文中都具备了。? 甲骨文字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处于一种不断变化中,一个字笔画的繁简,前后也是不一样的。例如“王”,先后经过三次变化,开始写作“”,后来变为“”,最后变成“王”。.Р金文? 金文就是铸或刻在殷、周到汉代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旧称为“钟鼎文”。因为钟鼎是古代一切铜器的总称,所以,铸刻在古铜器上的文字,就称为“钟鼎文”。金文包括钟鼎文,金文这个名称就为更多人采用。在同甲骨文的对比研究中,人们发现金文跟甲骨文相当接近,都留有显著的图画文字遗迹,属于同一结构体系。金文中的异体字也很多,说明文字形体还没有完全定型化。由于金文很多是浇铸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铭文”,因而,比起甲骨文来,金文字迹较大,笔画较粗,圆笔较多,也有少数方笔。经过周代几百年的历史发展,金文的字体比起甲骨文,在写法上要求字形美观且便于书写,对于事物形象的描写则不要求毕真毕肖,因此在笔画上,有的字可能比甲骨文简化些,有的字可能比甲骨文稍多一些,但总的趋向是要求笔画比较匀称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