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液体外渗的护理问题 【PPT课件】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ppt  |  页数:13 |  大小:684KB

文档介绍
弥散性肿胀,外渗面积以针尖为中心向四周均匀扩散,不易觉察。?2.抗生素外渗表现:抗生素一般为高分子物质的化学药品,静脉使用时浓度过大造成针尖周围呈血型苍白,局部皮肤出血如果缺血时间过长,会造成组织呈青色、紫色、甚至发黑坏死。?3.营养物质外渗表现:蛋白血制品及静脉营养制剂均为渗透压较高药物,一旦外渗引起肿胀,严重者血管红肿甚至变黑坏死。短时间内不易恢复。Р液体外渗的预防Р1.经常巡视,早发现,早期停止输液,早期处理。?2.选择合适的输注通道,选择合适的血管,避免在周围静脉输注高浓度、高渗透压的药物。?3.妥善固定留置针,适当约束.?4.做好血管防护: 特殊药物:推注葡萄糖酸钙时应建立一条新的静脉通道,避免选择已穿刺过的静脉。静脉推注钙剂时要求均匀缓慢,推注时应勤抽回血,确定针在血管里。渗透压较高的药物选择较粗的静脉给药,避免小静脉输注。Р1.非药物处理:药物外渗48小时内抬高患肢,促进外渗药物的吸收。?2.冷湿敷: 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减轻局部组织的损伤。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间断冷湿敷。?3.热敷:局部热敷可以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和分散,减轻外渗所致的皮肤伤害。Р3.热敷一般性药物外渗出现的肿胀,可用湿热敷,采用25%或33%硫酸镁湿敷+红外线灯照射,热敷可改善早期缺血情况,但外渗局部已发生严重缺血时禁用湿热敷。另外,硫酸镁湿热敷只能用于血管通透性高而引起的外渗,对高渗性药物引起的外渗,可加重组织脱水。?4.保暖新生儿出现输液外渗后,肢体会变得湿冷,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液回流受阻,局部皮肤缺血缺氧,长时间会造成皮下组织缺血坏死。应将患儿置于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充分暴露肢体,抬高患肢,保持患儿局部皮肤温度,促进肿胀的吸收。?5.玻璃酸酶的应用玻璃酸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透明质酸,为组织基质中具有限制水分及其他细胞外物质扩散的作用的成分,可促使皮下输液或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