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罩临床应用现况喉罩通气道喉罩通气道的研发及使用1981年Dr.ArchieBrain1988年英国临床应用1991年FDA批准在美国应用1993年ASA困难气道管理小组将喉罩列入“困难气道病人管理操作规范”1/3全身麻醉病人使用>1亿例Dr.ArchieBrainintheLMAMuseum,RoyalBerkshireHospital基本原理喉罩通气道是被插入咽喉部,充气后其能够在喉部周围形成一个密封圈,既可让患者自主呼吸,又能施行正压通气,属介于气管插管与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对于失去自主呼吸而又无法进行正压通气的患者来讲,使用喉罩通气道可以挽救生命;同时,它还为气管插管提供了宝贵的时间。——StephenF.Dierdorf,M.D标准型LMA的型号及选择目前共有7种标准型LMA:1.1号:适用于体重<5kg的新生儿和婴儿。2.1.5号:适用于体重5~10kg的婴儿。3.2号:适用于体重10~20kg的小儿。4.2.5号:适用于体重20~30kg的小儿。5.3号:适用于体重大于30kg的小儿及体型瘦小的成年人;6.4号:适用于正常体重的成年人。7.5号:适用于形体较大的成年人。标准型LMA的质量要求无褪色及损坏碎片通气导管弯曲至180度—无打折通气罩内口栅栏和接口结构完整套囊完全放气套囊适当充气无局部凸起,不漏气,充气指示球呈椭圆形SLMA的插入操作技术SLMA存在的问题1.通气罩和咽部结构形状不够匹配,呼吸道密闭性能不佳。2.在麻醉和恢复过程中容易发生移位。3.气道密封压低,正压通气中出现漏气。4.消化道和呼吸道无法有效隔离,有发生反流误吸和胃充气的潜在危险。5.用于引导气管插管的准确性差。1997年,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诞生。喉罩通气道的发展2000年,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