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生理变化:体温存在波动,幅度不超过 0.5- 1℃影响体温的生理因素有:昼夜因素、年龄、性别、环境温度、活动、饮食等概述当机体在致热源 (pyrogen) 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fever) 。发热时相大致可分为三个时相?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发热的时相和热代谢特点分期特点临床表现体温上升期(寒战期) 体温<调定点水平;产热↑>散热↓乏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战等高热期(热稽留期) 体温=调定点水平. 产热=散热皮肤发红,温度上升,出汗(热病容) 体温下降期(出汗期) 体温>调定点水平,产热↓<散热↑皮肤潮湿(大量出汗),体温下降发热的热型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1.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 是指体温持续在 39℃~40℃及以上, 24 小时内体温波动相差不超过 1 ℃。 2. 弛张热( remittent fever ): 是指体温在 39℃以上, 24 小时内温差达 1℃以上,体温最底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发热的热型 3.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 体温骤然升高到 39℃以上,然后下降到正常或正常以下,再反复发作; 4.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指发热病人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稽留热稽留热弛张热弛张热不规则热不规则热间歇热间歇热根据口表温度的高低可分为正常体温: 正常成人清醒状态口腔温度为 36.3-37.2 ℃腋温 36.0~37.0 ℃肛温 36.5~37.7 ℃低热 37. 5~37.9 ℃中等热 38. 0~38.9 ℃高热 39. 0~40.9 ℃超高热 41 ℃以上发热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