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论语》学而篇 第一 课件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ppt  |  页数:2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厌人刻意去掩饰自己的错误或真实想法。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自己的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曾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所有这些,如今已成为多数人立身处世的准则。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希望统治者以仁义之心待民,要勤政、节用、有信、不烦政扰民。他尖锐得指出“苛政猛于虎”,鲁国遭遇灾害,国库空虚,鲁哀公问孔子该怎么办,孔子说可以减税。哀公不解,孔子说:“百姓足,君熟与不足?百姓不足,君熟与足?”(《颜渊》)他还要求最高统治者在选拔任用官吏时,一定要慎重,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强调无论什么法律法规,统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抛开具体的政治措施,这些施政原则,时值今日不是仍为人们所奉行吗?总之,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统率着忠、恕、孝、悌、宽、恭、信、敏、智、勇、刚、毅等诸多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不仅有着极为普遍的进步意义,而且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其实,《论语》中阐述的这些基本规范,与其说是道德,不如说是智慧,一种从极朴素的自然法则中演绎出的生命的大智慧。当然,《论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的潮流相背离的,如他政治上的复古倾向,他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他的内敛的人格价值取向等,这一切不容否认的都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我们用现代意识对之加以修正。但《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瑕不掩瑜,在人类文明刚刚露出曙光的先秦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具有如此深刻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这些后人为之骄傲的。《论语》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我们应该用现代人的眼光好好审视它,自觉地去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让祖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更加发扬光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