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来,拚命的打了几回,他们渐渐的不骂了。只是走到没有打过的生地方还是骂。”他是如何不被笑骂的?为什么得意?如何理解“得意”? ? 29 段提到在他日暮穷途时, “手里才添出一只手杖打了几回,渐渐就不被骂了”。表面上得意于解脱被骂的遭际,但“得意”是反话, 对付无知群众要用暴力,是很悲哀的(“让我很悲哀”)。?“这件事很使我悲哀,至今还时时记得哩。我在留学的时候,曾经看见日报上登载一个游历南洋和中国的本多博士的事;这位博士是不懂中国和马来语的,人问他,你不懂话,怎么走路呢?他拿起手杖来说,这便是他们的话,他们都懂!我因此气愤了好几天,谁知道我竟不知不觉的自己也做了,而且那些人都懂了。?……?N显出非常得意模样,忽而又沉下脸来……?“悲哀”与之前的“得意”相照应,表示得意其实是最大的悲哀。剪发在学校形成小范围风潮,骂他的人也被警察剪了辫子,没有人骂自己而高兴得意,这意味着革命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更多人接受新思想。?然而又很快沉下脸,从下文看,改革者不切实际,理想化,软弱,革命不彻底,不能深入人心。理解句子?“你们的嘴里既然并无毒牙,何以偏要在额上帖起‘蝮蛇’两个大字,引乞丐来打杀? ……”?告诫民主革命者应该长出这颗毒牙,坚定信仰,变得强大,软弱即被欺。?“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最后以冷峻嘲讽作结,且前文多次强调, 加深了讽刺的力度,也加深了悲愤之情。 N先生的人物形象?爱说反话,外表冷峻内心激愤热情的民主革命者,他性格乖张,词锋犀利,满腔热血。主旨?鲁迅借 N先生的叙述,揭示改革的问题: ?从挂旗情景看,革命不彻底,并未深入人心; ?从剪辫子的问题看,革命者仍然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者,软弱无力; ?从民众挂旗,简单纪念双十以及 N先生的本家欲将剪发之事告官等细节看,民众依然封建保守,冷漠自私,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只关注头发不关注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