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机《素问·奇病论》又说:“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疾也”。?病症《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歧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帝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何如?歧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灵枢·论疾诊尺篇》也说:“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医学课件8?体质与针刺《灵枢·逆顺肥瘦篇》说:“黄帝曰:刺婴儿奈何?歧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上述四段经文,是儿科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法、预后和针刺疗法以及小儿体质特点的最早记载。医学课件9?从秦到两汉时期,儿科已经有了最早的医案记载,如西汉名医淳于意曾以“下气汤”治婴儿“气鬲病”,还有东汉名医华佗曾以“四物女宛丸”治2岁小儿“下利病”。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治疗外感病,以脏腑辨证论治杂病,对后世儿科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继东汉之后,儿科医学在两晋、南北朝时代又有所进展。?分科开始《隋书·经籍志》记载南北朝医药书中专门列出了儿科、产科、妇科等医事分科,同时也出现了儿科医学著作,如王末钞的《小儿用药本草》2卷,徐叔响的《疗少小百病杂方》37卷等。医学课件10?专科教育隋唐时期,朝廷设立“太医署”,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少小科小科,培养专门的儿科医生,学制学制55年年。?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的《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病因、证候学专著,书中论小儿杂病诸候共6卷255候;巢氏将小儿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为钱乙建立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