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碎片。丝绸的发现?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距今5300 年至 4200 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 1958 年考古发现的, 距今公元前 3700 ~前 3100 年( 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丝绸的起源丝绸的起源正史中记载着我国饲养家蚕的发明人是黄帝的元妃嫘祖,元《通鉴纲目前编·外纪》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始教民育蚕, 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丝绸的起源?民间有关蚕桑起源流传最广泛的是马头娘的故事:相传在四千多年前, 四川有位姑娘思念远方的父亲,对家中的白马许诺,如果找到父亲, 就嫁给白马。后来马儿果然找回了父亲,但姑娘却无法兑现承诺,马儿十分伤心。得知内情的父亲杀了白马,曝晒马皮。一天,马皮卷走了姑娘,在树林里变成了马首人身的蚕。从此那一带开始有了蚕桑, 使当地受益。人们就将这片树林称为桑(谐音“丧”),桑树上的蚕便称为“马头娘”。龙袍是中国古代皇帝参加劳师、受俘、赐宴、祝寿等一般庆典活动时所穿的礼服,因袍上绣纹以龙为主,故此得名。龙袍专供皇帝穿着,其他官员只有得到皇帝亲赐才能穿着,但在穿着时必须要“挑去一爪”以示区别。?乾隆缂丝 12 纹章龙袍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与其他官服有所不同。其服饰的前胸后背,各缀有一块形式、内容及意义相同的补子。因此, 只要一望补子上的纹样,便可知其人的官阶品位,这有点类似于现今军官的军衔。?在明清两代,受过诰封的命妇(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 也备有补服,通常穿着于庆典朝会上。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凡武职官员的妻、母,则不用兽纹补,也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意思是女子以闲雅为美, 不必尚武。?古丝绸衣物,出土于江苏苏州可见其轻薄做工精细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