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含量高达154 毫克,钙 51毫克,铁 3.0 毫克;同时含70国际单位的优质维生素 A,成为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泥鳅蛋白水平高,氨基酸总量高于常规鱼类,尤其呈味氨基酸。脂肪含量缺低,胆固醇含量更少。泥鳅含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抵抗血管老化。泥鳅能醒酒,能降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民谚说“天上斑鸠,地下泥鳅”,并赋予“水中人参”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强身美食。二、泥鳅的种类 1、泥鳅(又名鳅、真泥鳅等)。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马蹄形。触须 5对(上颌 3对,较大, 下颌 2对一大一小) 。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背鳍条 2、7,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胸鳍远离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下方。肛门近臀鳍。尾鳍呈圆形。侧线完全。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显的黑斑点。奇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偶鳍浅灰色,无斑条。泥鳅 2、大鳞副泥鳅鳅科,体形酷似泥鳅。须 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埋于皮下。尾柄处皮褶棱发达, 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点。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大鳞副泥鳅我国的鳅科动物有十几种,泥鳅(又名真泥鳅)、大鳞副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这两种品种为养殖对象。二、泥鳅的养殖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泥鳅属底栖鱼类,因具肠道、皮肤等辅助呼吸器官,故耐低氧能力强,但在高溶氧条件下,摄食旺盛,病害少,生长速度快。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水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 15℃~30℃温度范围内随水温的上升生长速度加快,最适水温为 26℃±2℃。水温低于 5℃或高于 34 ℃则钻入泥土中冬眠或夏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