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毒中药不可的一些疑难重症治不了,使临床疗效下降。另一种认为中药无毒性,随便滥用。因此,为避免和减少中药毒性反应的发生,合理应用有毒中药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内容?中药“毒”的内涵?有毒中药及其分类?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主要临床表现?中药毒性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有毒中药安全使用对策一、中药“毒”的内涵 1. “毒”即谓药古代, “毒”与“药”不分,认为凡治病之药皆为毒药。《淮南子·修务训》云: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黄帝内经》: “当今之世, 必齐毒药攻其中……” 2. “毒”指药物的偏性药物之所以能够祛邪疗疾,是因为具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它的毒性。《神农本草经》记载: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及有毒、无毒。”载药 365 种,分上、中、下三品, 张景岳云: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所谓毒药, 是以气味之有偏也……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 3. “毒”指毒副作用魏晋以后“毒”的含义逐渐专指那些药性强烈,服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甚至致人死亡者。《诸病源候论》曰: “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 皆能变乱,于人为害, 亦能杀人。”中医药学理论认为,毒性是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严重不良影响及损害,是用以反映药物安全性的一种性能。毒性反应会造成脏腑组织损伤,引起功能障碍,使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甚至死亡。二、有毒中药及其分类大毒:凡使用小剂量即可发生毒副反应且症状发生快而重,能引起主要脏器的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有毒:使用较大剂量方出现毒副反应,且症状发生较慢、但中毒症状较重,甚者导致脏器损害,如用量过大时造成死亡。小毒:使用大剂量或蓄积到一定程度才出现毒副反应,且症状较轻,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易造成死亡。无毒:一般不发生毒副反应,用超大剂量或蓄积到相当程度才出现毒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