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髻娃娃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考证认为,抓髻娃娃的原型,就是金文的“天”,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族的族徽。而庆阳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文化封闭,这一剪纸技艺被许多民间艺人祖祖辈辈继承下来,使得传统文化和民俗在这一带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在庆阳几乎每一个民间艺人都能够剪《抓髻(鸡)娃娃》,其中, 以祁秀梅的剪纸最具特色。王光普说, “抓譬(鸡)娃娃”是祁秀梅剪纸作品的一大特色,作品中娃娃头戴凤冠,或者头顶盛开的花朵,或者头上扎着抓髻,或站着雄鸡。王光普介绍说,庆阳当地人们将周身围着金鸡、叉着双腿的纸娃娃称之为“神娃娃”,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抓髻娃娃》。他们往往代表着消灾免祸,止雨祈雨, 也有人说它们是生儿育女之神。但在实际运用中抓髻娃娃往往代表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可是说是人类的“守护神”。近些年专家们结合西北地区出土的史前文化图案, 对抓髻娃娃的含义进行了更深的研究。人们得出两个结论,其一,抓髻娃娃是女娲或轩辕黄帝的民间艺术形象;其二,抓髻娃娃头顶的图案实际上是“天”字的变体造型,为轩辕黄帝的族徽。据考证,这个图案最早见于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彩陶,后见于商代的青玉女佩,它把娃娃头上的抓譬变形为两只鸡。毫无疑问,这个本来是作为父系氏族社会生命象征的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图样,随着历史的发展,它的内涵和艺术造型也随之变化。剪纸艺人祁秀梅象征生命的剪纸符号庆阳剪纸抓髻娃娃蹲莲花莲蓬娃娃带子捧生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