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辽西夏的战争不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宋辽、宋夏之间的“战”与“和”的关系怎样? 5.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通过学习辽、西夏的历史以及与北宋的关系,使我们看到了少数民族对我国北方、西部的开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虽然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有过不愉快的战争,但更有长期的和平和民族融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是主流。中华民族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材料 1(宋辽澶渊之盟盟约的内容)(一)宋辽维持旧疆, 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三)双方沿边州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材料 2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利不多, 宋又实行经济封锁,人民“饮无茶,衣帛贵”,弄得夏国民怨沸腾……元昊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元昊取消帝号,宋册封为夏国主,每年以“岁币”的名义,给夏银帛茶二十万五千。思考:根据材料 1,盟约内容有何特点?指出其维系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 2与材料 1,指出宋夏和约与宋辽盟约有何不同,其说明了什么。二次和议的评价: ①二次和议是指宋辽澶渊之盟[1005 年]、宋夏和议[1044 年]、②这二次和议的根本原因是北宋政权的政治腐败,皇帝苟且偷安,即使在军事上处于有利地位,也屈辱求和,使得中央政府内部投降派得势、主战派受压。③尽管宋朝政府是以屈辱代价换来了和平局面,人民负担加重,国家财政更加困难,加剧了两宋的统治危机,但是和议本身是民族友好和睦的表现,它客观上结束了辽宋、夏宋间的战争,使彼此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相对和平安定的局面,为各方面经济发展和各族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加强。因此,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和利益上看,和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应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