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The School for Scandal ?《造谣学校》 masterpiece ?(3) The edy of manners 风俗喜剧 1662 年查理二世复辟后取消了禁戏令。这时的戏剧主要是为伦敦的上层人物提供一种时髦的娱乐, 而一般的剧院只有两家。 1662 年重建的朱瑞巷剧院已具备了现代剧院的基本形式, 并有了布景。这时出现了大量的“复辟”期喜剧作品,比较重要的有 G. 艾特利吉(1634? ~ 1692 )的《风流人物》(1676) 、 W. 威彻利(1641 ~ 1716) 的《乡下女人》(1675) 。它们描写贵族的风流放荡生活, 也反映家庭和婚姻问题,其中可以看到法国戏剧的影响和对莫里哀的模仿,被称为“风俗喜剧”。?从 18 世纪 50 年代起,感伤主义日益盛行,感伤主义喜剧也占领了舞台。 H. 凯利( 1739 ~ 1777 )、 R. 坎伯兰(1732 ~ 1811) 等人的作品多愁善感、无病呻吟,把戏剧引向绝路。 70 年代, O. 哥尔德斯密斯( 1728 ~ 1774 )的《委曲求全》(1773) 、 R.B. 谢里丹(1751 ~ 1816) 的《情敌》(1775) 和《造谣学校》(1777) 使观众耳目一新。它们虽然也受了感伤主义的影响,但都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描绘了当时外省资产阶级的生活, 并且避免了王政复辟以来英国戏剧常见的粗俗和狭隘。这 3部作品使没落的风俗喜剧重现光彩。?王尔德是唯美主义的鼓吹者,但在他的喜剧创作中, 却表现出一种现实主义的批判态度。他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1892) 、《认真的重要》(1895) 等剧作对上层社会的虚伪进行了揭露和嘲讽,但其中尚有情节剧的痕迹。王尔德反对英国戏剧中存在已久的粗制滥造现象,在创作上刻意求工,语言机智风趣,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而又轻松自然。风俗喜剧在王尔德的笔下发出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