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 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一.“读”?目的(为什么读): 文字生疏,无停顿断句,缺乏语感,不理解文意, 无法掌握文言文规律特点。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 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二译?文言句子翻译六字歌诀: 留、对、换、调、补、删“留”, 凡朝代、年号、人各、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如:山、石、高、远等。对: 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不遗漏,也不能多余。(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即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词) 误区点拨:绝少有不译的字词。特别是副、介、连三大虚词,翻译时常出现漏译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