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凝血时间延长;毒物并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使得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从而导致慢性、进行性广泛性出血;其分解产物苄叉丙酮能严重破坏毛细血管内皮作用。抗凝血鼠药对已合成的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并无直接对抗作用,必须等这些因子在体内耗竭以后,才导致凝血时间延长。Ⅱ、Ⅴ、Ⅶ、Ⅸ、Ⅹ因子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 60-70h,6-8h,12-24h,48-72h, 故出血症状常出现于服药后 1-7 天,最长者达 60 天。抗凝血鼠药作用缓慢,属高效低毒类,这类药物的潜伏期都比较长,大多于食后第 3~ 7d 才开始出现症状,并有蓄积作用,且持续作用时间长,由于第二代抗凝血鼠药亲脂性增加,代谢时间延长,该鼠药半衰期为 16- 69 天,故抗凝血鼠药在体内药效时间较长灭鼠药中毒临床症状: 1.早期: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食欲不佳、情绪不好 2.中晚期:皮下广泛出血、血尿、鼻和牙龈出血、咯血、呕血、便血和心、脑、肺出血、休克? 1.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Ⅱ、Ⅶ、Ⅸ、X凝血因子减少或活动度下降。? 3.胃内容物中检出毒物成分。实验室检查: 灭鼠药中毒治疗: 对于早期发现患者,立即清水洗胃,催吐,导泻,胃管内注入活性炭 50 ~ 100g 吸附毒物。给予特效对抗剂(维生素 K1 )、维生素 C、激素: 维生素 K1 为治疗抗凝血灭鼠药中毒的特效药物,治疗原则是误服后如果无明显出血表现,且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可予一般对症治疗,并继续观察 4~ 5 d ;如果有轻度异常,可予维生素 K1 10 ~ 20 mg/d 静脉滴入;对严重出血的患者: 80 ~ 120 mg/d 静脉滴入,出血好转后可渐减量,连续 10 ~ 14 d ,直到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严重出血时可以短期内使用新鲜全血或冷冻血浆,但它们的作用不持久。维生素 K3 、 K4 等合成药物对此类鼠药中毒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