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自然环境评价、经济和社会评价、污染评价。一、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1.环境特征调查(1) 自然环境特征: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 1.环境特征调查(2) 社会环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①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 a.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布局是人类生产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它对区域环境产生直接和显著的影响。 b.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生产力直接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则反映了人们征服、改造、控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②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a. 社会人口状况分析,人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同环境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b. 社会意识状况分析,规划区内人们的思想、道德、哲学、美学、文艺、宗教和风俗等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当地人们的环境意识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这些社会意识对区域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c. 社会制度和体制、体育等社会概况,分析对区域环境所产生的影响。(3) 环境污染因素调查: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调查和污染源综合调查。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调查,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排队,由此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调查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污染调查还应考察现存环境设施运行情况、已有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效益,作为新规划工程项目的设计依据和参考。 2.生态调查?环境自净能力?土地开发利用情况?气象条件?绿地覆盖率?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建设密度?能耗密度调查等 3.污染源调查?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噪声污染源?放射性?电磁辐射污染源调查等 环境保护部门及工厂企业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和环境监测资料。 4.环境质量调查 5.环保措施效果调查环保设施运行率、达标率和环保措施削减污染物效果以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