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人教版语文选修《地之子》课件1.ppt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ppt  |  页数:15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二节由“地”而转向“天”。《地之子》的作者正是从“大地”与“天国”的这种比照中,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的爱怜之情,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这一节的前半部分歌唱美丽的“晴空”与第一节内容相对应,将读者的思绪从地下引到蓝天白云,却不料诗人笔锋一转,又回到地上。这一突然的跌宕,是为了引出后面的结语:“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进一步肯定诗人作为“地之子”对大地的热爱,将感情推到极点,这种反衬的跌宕艺术手法,能加强读者感受,深化诗作的内涵。如何理解本诗的结语“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明确】诗人像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一样从大地母亲的怀中吸取信念和力量,只要与大地母亲接触,他便力量无穷,所向无敌;而一旦被对手举到空中,他就失去了力量。诗人用反衬跌宕的艺术手法,进一步肯定诗人作为“地之子”对大地的热爱,将感情推到极点,以加强读者感受,深化诗作的内涵。如何理解本诗中的“大地”?这大地可以理解为诗人赖以成长生活的故乡家园,广袤富饶的土地;也可理解为养育自己的祖国母亲,具有深厚的文明积累的民族土壤;也可以理解为生生不息的饱含了全部意义的人间。(1)语言非常朴实,感情真挚。“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在这人类田野里生长,/生长又死亡。”只有真爱土地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欣赏时要注意诗中出现的“母亲”“襁褓”“怀抱”这些比喻;还要注意两节诗中“大地”与“天国”形成的比照对于深化主题所起的作用。(2)直抒为主的情思言说方式诗人表达情思时综合了主观表现与客观再现,以直抒为主兼及其他,抒发由客观物象孵化的心灵意绪,创造了融合事物与心灵的情思言说方式。如诗中以“襁褓”“保姆”作比,渗透出对大地的浓情厚意;最后还用“天国”与“大地”的对比,强化了感情的明朗浓烈。这种言说方式避免了直抒的浅露与纯用意象抒情的迷离,隐显适度,质感而明朗。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