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课件(PPT·精·选)

上传者:菩提 |  格式:ppt  |  页数:21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每人纳赋120钱,叫算赋。7至14岁的小孩,每人每年纳赋20钱,叫口赋。田租按产量征收,一般三十税一。徭役分为劳役和兵役。成年男子一生要服两年兵役,每年服一个月劳役。?曹魏时实行租调制,“收田租亩四升,户生绢两匹,绵三斤”。课田制和户调式是西晋的赋税制度.?北魏时规定,一夫一妇出帛1匹,粟2石;15岁以上的未婚丁女4人,从事耕织的奴婢8人,耕牛20头,租调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隋唐之际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规定:丁男每年向国家纳粟2石,称作租。交纳绢2丈,绵三两或布2丈5尺、麻3斤,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20天,如不服役,每天输绢3尺或布3尺7寸5分,称作庸,也叫做“输庸代役”。所谓“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租——即田租. 庸——即力役. 调——即土产. 但官僚贵族享有蠲免租庸调的特权。?从唐德宗时期开始实行两税法。实质上是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的新税制。两税法内容: 1.收税额原则: 量出为入.徵税的数目,是由中央及地方官员预先计算每年所需的开支,然后向人民摊派徵收. . 2.收税对象: 有田产,有财产的人.按田亩的数量徵收「地税」; 按每户人家财产数量徵收「户税」; 向商人的买卖盈利徵收商税. 不是以人头为计,是以财产定税! 3.收税时间:分夏秋两季缴纳,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故称两税制. 杨炎只为方便政府收税,并无为农民设想.但此法实行后,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 租庸调与两税法比较?标准:租庸调以人丁为标准,不问其实际拥有的田亩;两税法以财产,田亩的多寡. )?税额:租庸调规定的税额固定不变;两税法的税额依政府的需要而定,经常变动. )?项目:租庸调项目分明,但有点烦琐;两税法合并为户税,地税,手续简使. )?期限:租庸调每年纳税一次;两税法每年纳税两次. )计算:租庸调徵收实物;两税法依钱而折算.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