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五章 景观的动态变化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ppt  |  页数:5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社会驱动因子;景观变化对大气、土壤、水等各种生态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合理的景观变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模拟景观变化的方法、步骤及模型。一、景观稳定性辩证法的思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相对应:景观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稳定性是相对于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性。(一)景观稳定性的概念稳定性概念解释恒定性(constancy)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群落的生活型或环境的物理特征等参数不发生变化。这是一种绝对稳定的概念,几乎不存在。持久性(persistence)生态系统在一定边界范围内保持恒定或维持某一特定状态的历时长度。这是相对稳定的概念,且随研究对象不同而不同。惯性(inertia)生态系统在风、火、病虫害以及食草动物数量剧增等扰动因子出现时保持恒定或持久的能力。弹性(resilience)生态系统缓冲干扰并保持在一定阈界之内的能力。恢复性(elasticity)与弹性同义抗性(resistance)描述系统在外界干扰后产生变化的大小,即衡量其对干扰的敏感性。变异性(variability)描述系统在给予搅动后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大小。变幅(amplitude)生态系统可被改变并能迅速恢复原来状态的程度。景观变化与景观稳定性Forman和Godron(1990)在本书中将景观随时间的变化总结为12条曲线(图5-1)。如果不考虑时间尺度,景观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可以由3个独立参数来描述:①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趋势);②围绕总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围);③波动的韵律(规则和不规则)。从全球来讲,如果景观参数的长期变化呈水平状态,并且其水平线上下波动幅度和周期性具有统计特征,那我们就可以说景观是稳定的。可见,只有呈水平趋势、小范围(或较大范围)但有规则波动的变化曲线是稳定的(图5-1中所示的LT-SRO和LT-LRO曲线)。景观变化与景观稳定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