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使用中国传统的设计语言,使读者感受到深厚的本土文化内涵。萦诔淌蕉匠淌戏曲表演艺术最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是程式化。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就像诗词中的“平仄”格律,国画中的“十八描”一样,都是根据各自的艺术特性,把生活中的自然元素提炼加工为艺术表现形式,经过不断曲中的“程式动作”,就像体操比赛中的“规定动作”,表演时的一招一式都得符合规范。在书籍的设计中,尽管应当鼓励设计师天马行空,但这种自由发挥仍应接受某些程式的约束。尤其是传统书籍,自古以来在装订方式、图形运用和版面布局结构等方面,都有约定俗成的审美样式。我国流传下来的书籍装帧艺术,是由历代书籍艺术家根据美的规律创造而来的,其产牛离不开社会背景和视觉法则两方面的影响。在中国历代上,不同时代的书籍呈现出不同的程式化表现手法。自商周、春五代到明清的册页书籍直至现代书籍的设计,每个时期的装帧形式,其外在形态和内部元素,各有其约定俗成的审美规律和设计特点。如春秋战国时期缣帛书籍首次出现了界格和栏线,帛书的写者在誊抄时就有栏可依,有行可循,规范齐整。尤其在幅面宽大、字数很多的书的誊抄中,更能有效地控制版面,方便书写。界格和栏线的出现,较之同时代并行于世的简册上道数较多、位置不定的编纶,帛书上的上下栏线位置确定,线条粗重,形式庄重,是版面书写的界限。这种带界又如线装这种装订方式,它起源于北宋末年或南宋初年,盛行于明清中叶,吸收了包背装、经折装等优点,从而改进完善。从线装书的书农、题签、打眼、穿线、包角,至书农、题签的质地、颜色,乃至线的颜色、粗细、针眼的位置、距离,都极为讲究,并有严格的操作程序。线装这种我国传统书籍最完美的装帧形式,是我国古代册页最重要的“程式”,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典雅素朴、具有民中国美术学院一视觉传达设计系一李寒林一论《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的书籍设计4《中国戏曲文化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