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加工都测出加工速度、电极端面损耗和表面光洁度。Р 例 1——基本加工Р 本例为基本切削(图 2-7)。一个周期的时间为 100 微秒,其中脉宽为 40 微秒,间歇为 60 微秒。峰Р值电流为 50 安培。从以上数据可得出占空比和频率。Р 计算占空比的公式如下: Р Р Р Р Р 计算频率公式如下:Р现状——使用 40%的占空比和 10 千赫的频率将Р得到一定的表面光洁度和加工速度。Р Р 实际结果Р 3 Р 加工速度(MRR)=0.8 in /hr Р 电极损耗率(EW)=2.5% Р 表面光洁度(SF)=400μinRa Р Р Р Р Р Р 图 2-7、例 1 的加工参数及一个周期Р 内对工件产生的作用。Р 例 2——改变频率Р 本例(图 2-8)中的占空比保持不变,脉宽和间歇减半。现在Р脉宽为 20 微秒,间歇为 30 微秒。峰值电流仍为 50 安培。占Р空比还是 40%,但是频率从原来的 10 千赫增至 20 千赫。Р Р Р Р Р 现状——峰值电流虽然不变,但脉宽减半使金属蚀除量Р相应减少。由于相同时间内(100 微秒)完成了两个周期,所Р以加工速度不变。而金属蚀除量与每次放电量成正比。Р 预期效果——表面光洁度改善。虽然现在每次只Р有一半的金属被蚀除,但是频率加快了一倍,所以Р加工速度不变,消耗的能量也不变。Р实际结果Р 加工速度(MRR)=0.7 in3/hr Р 电极损耗率(EW)=6.3% Р 表面光洁度( ) μР SF =300 inRa Р 图 2-8Р 上、下图分别为例二的加工参数以及Р 一个周期和两个周期内对工件产生的作用。Р 例 3——改变占空比Р 本例(图 2-9)脉宽恢复到 40 微秒,间歇减少 10 微秒。这样,占空比上升至 80%,频率保持在 20 千Р赫。在例 2 中,改变频率改善了光面光洁度;而本例得到的结果却与之大相迳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