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位置;3-柱翻身后位置;4-滚动支座Р 采用双机抬吊时,为使各机的负荷均不超过该机的起重能力,应进Р行负荷分配,其计算方法(图 6.32)为:Р 式中 Q-柱的重量(t);Р P1-第一台起重机的负荷(t)Р P2-第一台起重机的负荷(t)Р d1、d2-分别为起重机吊点至柱重心距离(m);Р1.25-双机抬吊可能引起的超负荷系数,若有保证不超载的措施,Р可不乘此系数。Р 图 6.32 负荷分配计算简图Р (a)两点抬吊;(b)一点抬吊Р (4)柱的对闰与临时固定Р 如用直吊法时,柱脚插入杯口后,应悬离杯底 30~50mm 处进行对Р位。若用斜吊法时,则需将柱脚基本送到怀底,然后在吊索一侧的杯Р口中插入两个楔子,再通过起重机回转使其对位。对位时,应先从柱Р子四周向杯口放入 8 口楔块,并用撬棍拨动柱脚,使柱的吊装准线对Р准杯口上的吊装准线,并使柱基本保持垂直。Р 图 6.33Р柱子对位后,应先将楔块略为打紧,待松钩后观察柱子沉至杯底Р后的对中情况,若已符合要求即可将楔块略为打紧,使之临时固定(图Р6.33)。当柱基杯口深底与柱长之比小于 1/20,或具有较大牛腿的重Р型柱,还应增设带花兰螺丝的缆风绳或加斜撑措施来加强柱临时固定Р的稳定性。Р (5)柱的校正与最后固定Р 柱的校正包括平面位置、垂直度和标高。标高的校正应在与柱基杯Р底找平时同时进行。平面位置校正,要在对位时进行。垂直度的校正,Р则应在柱临时固定后进行。Р 垂直度的校正直接影响吊车梁、屋架等吊装的准确性,必须认真对Р待。要求垂直偏差的允许值:一般柱高为 5m 或小于 5m 时为 5mm;Р大于 5m 时为 10mm;当柱高为 10m 及大于 10m 的多节柱时为 1/100Р0 柱高,但不得大于 20mm。Р 柱垂直度的校正方法有敲打楔块法,千斤顶校正法,钢管撑杆斜顶Р法及缆风校正法等,如图 6.34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