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1661;2002年Zhang B.N和Kim,. Oanh研究了泰国大都会曼谷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与其前体物臭氧和气象条件的关系【67】;2004年,Palli等人对人口和光化学烟雾指标环境臭氧浓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68】;2005年,Dollaris等人研究了印度尼西亚大都会雅加达光化学烟雾污染【69】;2006 年,Michael等人对在一次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有机气溶胶来源进行了研列70】; 2007年,William对有机化合物的气相大气反应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7lJ。由此可见,国外对光化学烟雾的研究比较深入、全面,归纳了光化学基本反应机制,进行了大量与光化学烟雾有关的模拟和计算。 1.5.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兰州西固石油化工区首次发现光化学烟雾,随后对此开展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的综合研究。 1989年,兰州大学的余金香【121利用一个包括光化学反应过程的箱模式,研究了兰州市西固地区光化学烟雾浓度与碳氢类物质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关系,指出对西固地区而言,通过减少碳氢化合物排放量来降低光化学烟雾的浓度是很困难的,有效的途径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1997年,周鲁和伏开社【13】用Gear算法对一个简化的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在定性上与观察及实验结果大致吻合。 1998年,张远航、邵可声、唐孝炎等人【3】对中国城市光化学烟雾污染进行了研究; 同年,徐家骝和朱毓秀【14】研究了臭氧和氮氧化物四季浓度特征及其相关性;李冰、陈长河和余金刮”】对利用EKMA曲线制定光化学烟雾污染区域总量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 1999年,安俊岭、韩志伟等【16】人研究了NOx与NMHC的变化对03生成量的影响;同年,杨听和李兴生㈣进行了近地面03变化化学反应机理的数值研究。 2000年,马一琳和张远航【18】研究了北京市的大气光化学氧化剂污染,讨论了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