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以巨大的物质享受和方便快捷的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人贪欲的滋长、道德的蜕变和人文素质的沦丧。鉴于科学和技术造成的危害,国外一部分学者提出大学应该以自由教育和普通教育为主,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美国芝加哥大学前校长赫钦斯是重倡人文素质教育的杰出代表,并身体力行在芝加哥大学进行了尝试。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向学生传授永恒的东西,这些永恒的东西包含在某些古典名著内,大学教育关键是要开发人的心智,智力上的优越超过其他任何方面[21。赫钦斯的思想至今仍对西方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赫钦斯的教育观或许有点矫枉过正,其实,科技和人文都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英国学者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现代化对人的素质要求,其中包括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关系等。可见,科技与人文、学术与职业、开拓与创新、伦理与道德的融合,是现代人才素质综合化的必然要求,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适应这种人才素质要求。综上所述,西方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大抵包括人文型、科学型、技术型以及混合型四种模式。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西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别,因而又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具体模式,如英国的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德国的学徒式、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俄罗斯、瑞典等国家的合同制模式;美国的专业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协作式模式等。不同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比如哈佛大学着重培养领导者、高级白领、律师、大法宫、医生、公司总裁等社会精英人士;而麻省理工学院则以培养具有文化修养、懂得现代文明、掌握‘,’(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著,汪利兵等译大学的使命〔M7.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第52-55 页,(美)罗伯特·赫钦斯著,汪利兵译美国高等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第35-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