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吡啶类金属配合物电子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的理论研究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pdf  |  页数:84 |  大小:2953KB

文档介绍
中280oC时仍然能够稳定存在,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染料分子。随后的几年里,人们对N3染料及其衍生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关于其各种性质的研究文献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其光电转换效率仍未发生实质性的提高四·301。直到1997年,Na2r,,4)Ru(tctpy)(SCN)3(其中,mtpy为4,4,4”-三羧基一2,2’.6’,2"一三吡啶配体),这种又称为黑染料的钌吡啶配合物的光响应范围比N3染料的光响应范围红移了200nln,甚至到达了近红外区(920am),而且其在模拟AMl.5太阳光照射下,得到的短路光电流高达20mA/cm3【31】。2005年,Arakavca等人利用黑染料作为敏化剂,在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其光电转换效率为10.5嘣321。2005年,Griit孺l团队利用N3染料去质子化配合物N719作为敏化剂,在同等条件下得到了11.18%的光电转换率f51。要想得到有效的吡啶钌配合物染料分子,就要进一步扩大其对可见光波长的响应范围,这是提高染料分子光电性能的一条可行的途径。近年来,除了以多联吡啶为配体的染料分子的研究外,还有一些是以其他基团为配体的金属染料分子的研究,如:酞菁类【331、卟啉类口4.35】等。虽然酞菁类的金属配合物有着很好的入射光电转换效率(80呦,但其应用于DSSCs中的效率却仍然比较低,大概在3.52%左右。1.2.3.3染料与纳米晶膜的结合方式染料分子在纳晶Ti02表面的结合形式和吸附结构对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染料分子可以以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的形式固着到纳晶Ti02薄膜的表面上,其中化学吸附的形式更多,而且可以为染料分子与半导体薄膜之间的连接提高电子转移通道。吸附基团对有效敏化剂的设计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不仅影响着染料和半导体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还影响着两者之间的电子耦合【翊。更为-7-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