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与互动,拓宽了读者群。这也为陈蝶仙赢得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声誉, 提高了知名度,为他日后经办实业的成功奠定了社会基础。这部分将在后文详细论述。在办报的同时,陈蝶仙又应文明戏社团的要求,编写了《风月鉴》、《生死鸳鸯》、《苦海余生》、《秦良玉》等几个剧本,由民兴、女子新剧社在上海演出。又写成《火中莲》、《梅林雪》、《救命符》等电影剧本。1913年至1918年期间,他与懂英文的李常觉(字新甫)合作,协同吴觉迷、长子小蝶、女JL+翠一起翻译了大量英美小说,共翻译长短篇小说七十三种,全是文言,约三百余万字。1916 年5月,陈蝶仙加入“南社”。这段时期,陈蝶仙主要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办报, 算得上是个多产的作家。虽然在文坛上著述甚丰、声誉日隆,但陈蝶仙却一直有心于现代科学技术, 对国情政事也颇为留心。他对科学技术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据他的长子回忆, 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左右,陈蝶仙已经把一个书房变成了私人实验室,并向日本人大河平鹤山学习化学。1913年陈蝶仙想用乌贼骨制作牙粉,该设想因遭当局反对而无研制经费而夭折。但这个想法却始终萦绕在他心中。来沪后,由于陈家人每到冬天常常生冻疮,在吴觉迷(毕业于东吴大学理化科)的建议下, 陈蝶仙与吴觉迷两人凑资二百元,研制冻疮膏,于1917年试制成功。开始时, 全由家中妻、子、女、侄等一起动手,在家制作,只售门市,不做批发,以此为副业。一个冬季下来,略有积累。不久吴觉迷病故,陈感到这种产品销售有限, 难以发展。陈蝶仙与其子小蝶和时任中学教员的李常觉一起,以他们共同的稿费收入作为试制牙粉的费用。他发现乌贼骨作牙粉原料有伤牙齿,便往舟山群岛的岱山一带向盐场收购制盐中废弃的苦卤,提炼制作牙粉的基本原料碳酸镁。试制成功,每百斤碳酸镁的成本只十二元左右,仅及日货碳酸镁售价的一半。Fl本人多年柬在我国各地大量倾销余刚牌和狮子牌牙粉,利用报纸、招贴,在城市、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