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煩惱,你用喜悅的心、用愛心來關懷它、接納它、包容它,這個心浮氣躁、調皮的小孩,它在你愛心、耐心、慈悲心的長養之下,會很快的安靜下來,而且會很快的脫胎換骨、很快的改變。13•問:我來學佛參禪、彈修,我參悟的目的是在於明心見性,這幾天所學的方法,師父你所講的身.受念處,有幫忙嗎?對我明心見性有益處嗎?這是學員提出來的問題,如果沒有益處的話,他就不想再修下去了,白浪費功夫啊!我目的是要明心見性…。我們一開始有稍微槪略跟大家講過,你要來到明心之前,一定要開發出你的身念處跟受念處,身體的覺察如果沒有開發出來的話,你的心念是很微細的,是不可能覺察得到,就像我們有跟大家講「名色分界智」'如果你的身心還很粗魯、還浮動燥動不安,你沒辦法看到微細的起心動念。微細的起心動念看不到,你談明心,都只是空談,所以修行是要有次第、有步驟,明心見性不會困難,問題在於你願不願意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的去修、去做呢,我們的身跟心比起來,身體的動作是比較粗的動作,你都沒有清醒明覺,微細的動作、微細的念頭,你怎麼能夠看得到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從粗的身體動作開始覺察起,平常你這一顆心是到處東飄西飄、東奔西跑,沒有跟這個身對焦,你的心念處怎麼開發出來呢?怎麼覺醒呢?如果你的身跟心沒有對焦,你就是活在夢幻世界裡面,你追逐的那個明心,不是真正的明心。真正的明心一定是身心對焦、活在當下。再來,身體的動作你都能夠清醒覺察,這是醉過來的第一個步驟,你身體的動作如果沒有覺察,你還是在夢中啊!身體的動作清楚覺察之後,才是醉過來的第一步。再來比較微細的受念處,你也要清楚的去覺察到,因爲我們的身體是這樣,由微細的意根起作用之後,然後它慢慢擴大,身口意,意行發出來之後,然後會來到口行。口行之後,會來到身行,它那個動作是由最微細,然後漸漸微細,再來到比較粗的、比較明顯的,你要覺察得到很深層的、很微細的,你必須粗的能夠先覺察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