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7KB

文档介绍
市东南部,介于神农架、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素有“千里房县”之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以“诗经文化”、“神农文化”、“忠孝文化”、“宫廷文化”等为主的特色地域文化。自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非常丰厚。从20XX年开始,我县先后挖掘整理了1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名录,输入并上传省非遗数据库资源条目共365条。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省级保护项目;14项市级保护项目。1个国家级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5个乡镇建立了“非遗”传习基地。尽管如此,我县在非遗传承发展方面与兄弟县市还相差一段距离,离国家、省、市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相差更远。通过这次学习,回去以后,结合我县实际,突出重点,抓住核心,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我县非遗工作。一是秉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针对我县一批频临消亡的非遗项目以及非遗资源进行抢救、保护为主。二是聚力挖掘一批手工艺项目。虽然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已告一段落,XX年,我们将开展征集传统手工艺作品和技艺,建立我县非遗资源库。三是精心策展非遗馆,将已经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遗名录的非遗项目以及作品分类布展,专门开设一个互动区域,同时展出一批精选的非遗资源。四是加大非遗工作者及传承人的培训力度。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非遗培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五是合理利用文化生态实验区,传承发展非遗项目。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利用,扩大保护工作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发展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启文化扶贫的新路子。非遗工作走进了新时代,任重而道远,学习开启了非遗知识的大门,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边学习边探索,才能创造性开展非遗传承发展。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前提下,非遗知识的学习和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发展永远在路上。 2019年1月22日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