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燕翼围及赣南围屋源流考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590KB

文档介绍
不同于闽西土楼。那么,围屋构造的原本、或者说围屋是受到那些建筑物形象启示的昵?笔者认为,也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影响:(一)官方城堡的影响。当时,即明代后期,官府为了应付那种激烈的局面,采取的办法是:在易发事端的地方增设县治,建造县城,所谓“变盗贼强梁之区为礼仪冠裳之地,久安长治无出于此”(见<王文成公全书》卷十《立崇义县治疏》)和设置“巡检司城”(由武将充任、隶属州县专门从事镇压职能的军事机构)俗称“司城”。这是一种微缩的城,其小者约当于一座较大的围屋。龙南、安远、定南、寻乌等盛行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围屋的县,均有此城,官行民效,自然而然。(二)民间山寨、村围的影响。赣南民间自唐宋以来,固有山寨、村围。先是山寇占山为王、垒寨固守,后民间为防匪盗侵扰,往往在村庄附近山上垒寨,寇至便举家避寨中,寇去则返村。宋元以后为省事和保护家财,便出现了就村砌围墙的“村围”。这种村围遍布赣南18个县市,盛行围屋的地方几乎也盛行村围,有的围屋还是在村围之内呢。(三)闽粤土楼和围拢屋的影响。从闽粤土楼的历史看,似略早于赣南围屋的出现,据载现仍存有绝对纪年的明中后期土楼。明末清初,即围屋产生的年代,又有闽粤人大举移民赣南的史实。从赣南早期的围楼看,既有粤式围拢屋,也有个别闽式圆土楼,而方土楼加上角堡者,则更多见。尤其从一些细部构造看,如燕翼围的“外走马”和防火攻的“水漏”等设置,竞与土楼的做法如出一辙。从其性质看,都是聚族而居的防卫性民居。四、围屋的发展笔者致力于赣南围屋调查研究多年,走访了大部分有围屋的乡镇。此根据掌握的情况。将围屋的发展变化分成三个时期。(一)创始期(明末至清雍正年间)。这时是围屋的自由创发阶段,形式多样,数量较・89・图十七龙南桃江镇龙光围平面图十八安远鹤子乡善庆围平面少,约占围屋总数的百分之十。如燕翼围,围高墙坚,至今仍是赣南最高和墙体最厚的围屋,它的炮楼不是设在角上,而是对角设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