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20版新教材高中语文课时素养评价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含解析)部编版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34KB

文档介绍
的说法,为了拥有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自1920年以来519位中国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近10000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有人说这比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写的强多了,强烈建议取缔中国作家协会,装一部机器人就够了。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与酷爱写诗的朋友做一次交流。【写作提示】材料的主体事件比较明确: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通过“学习”和训练写出的诗,获得了一些人的认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认为机器人的诗歌已经超过了人,甚至可以取代人类的文学。所以本题是就人工智能与诗歌(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发表自己的观点。机器人写诗,是对文学的创新,还是对文学的亵渎?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人类的文学?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明确指出交流对象为“酷爱写诗的朋友”,从这一要求看,可以尝试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如通过书信的形式,向自己酷爱写诗的朋友谈一下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参考立意】①机器写诗,有形无神;②机器的创作,永远取代不了人类文学;③以包容之心,看待机器人写诗;④文学,人类最后的净土。【参考例文】无情无志,何敢言诗——给诗友的一封信诗歌,首先要缘情缘事而作,其次才是一种需要掌握精巧技能的技艺。和我们人的情志相比,人工智能有什么呢?一个冷冰冰没有感情没有思维,只具备数据等信息处理能力的机器,即便能收录古今众多诗人的作品,纵然已形成所谓“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其作品本身也只能算是卖弄文字。无情无志之机器,又何敢言诗!有技而无情,有形而无神,机器所作诗歌,竟然还被一些人吹捧,以为胜过人类,对人类作家大可取而代之。这种肤浅而不负责任的论调既是对人工智能的盲目相信,更是对文学的轻薄,背后反映出的是有些人自身的无知与鄙陋。荷尔德林曾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人工智能的发展或许可以让世界不再满是劳绩,但它永远无法取代人生而有之的诗意。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