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生活、仍然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人们,农业文化在他们的思想中,所占的成分自然是很大的,其行为仍然由农业文化来决定。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虽然身体常年在城市中,干的也不是农活,但由于生活没有融入城市之中,城市文化对于他们的影响,很难触及其灵魂,当然,影响的程度比起足不出户的农民要深得多了。但是,他们考量事物的角度往往还是自己已经熟悉的农业文化。就是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知识分子,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坚定地信奉西方文化,认为西化是中国走向文明、富强的必由之路,西方的文学艺术比起本国的文学艺术要胜出几筹;也有的对西方文化不以为然,认为世界的动荡以及目前社会的种种弊端,都是西方文化造成的。他们甚至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社会发展规律出发,提出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将指引着世界前进方向的观点;还有的知识分子,既不全盘接受西方文化,也不完全肯定本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看来,中西方文化都有优长之处,也都有缺陷。应该根据本国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有选择地采用中西方文化中的优秀的内容。由此可见,在这个较为自由、开明的时代,客观上存在着若干个文化信奉不同的人群。如若我们采取排他性的态度,要么只允许表现传统文化的戏曲样式存在,要么让向话剧等表演艺术靠拢的戏曲形式完全占据舞台,势必会流失很多的观众群体,将本来是大众的艺术人为地变成了小众的艺术。显然,正确的态度应是:让戏曲的园地百花齐放,用传统剧目、传统的表现方式来满足今日依然认为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是保障社会健康的法宝的观众群体;用“话剧+唱”让热爱西方文化的人从剧中先进深刻的思想、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寓意丰富的潜台词中获得美感;用既保持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又吸收了现代艺术元素的舞台艺术形态,来满足希望中西文化交汇之人的审美要求;甚至在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允许一些剧目的舞台美术搞“大制作”,以让有钱的追求时尚的观众达到视觉冲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