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药鉴定方法学发展历程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78KB

文档介绍
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显微鉴别彩色图鉴》等大量彩色数码显微特征图谱的专著。显微镜技术还结合多种技术发展了调查活性成分在不同组织间分布的组织化学定位法。如谭玲玲等[28]用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试剂显色,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北柴胡的柴胡皂昔主要分布在中柱鞘和次生韧皮部中。鄢丹等[29]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法和化学特征谱法测定板蓝根的抗病毒活性,发现断面木皮比低于1:1的板蓝根质量较优。蔡宗苇等[30]建立了一种利用质谱仪直接分析植物组织切片化学成分的方法,为组织化学定位提供了一种无需样品化学处理的直接分析方法。2.4理化鉴定理化鉴定是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所含有效或特征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鉴定真伪优劣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色谱、光谱技术等在中药分析的应用中得到推广,使中药理化鉴定的系统方法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色谱技术在20世纪初产生,于60年代开始用于中药分析,经逐步完善后列入1977年版药典,且在以后各版药典的中药和成方制剂中的应用比例迅速上升,并成为中药鉴别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中薄层色谱法最早应用于中药的理化鉴定,采用对照品、对照药材或对照提取物进行对照鉴定,促使TLC成为中药定性鉴定中专属性较强和最广泛使用的色谱技术。中药薄层色谱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是谢培山等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薄层色谱彩色图集》(2009)等。随着色谱分离、分析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代表的色谱技术逐渐成为中药鉴定的主要技术,其他包括气相色谱法(GC)、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和凝胶电泳等方法,可更精细和准确地反映中药中的化学组分和数量分布等特征,成为中药鉴定和质量控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11]o2010年版药典含量测定从2005年版的245项增加到720项,其中稳定性和精确度较高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新增412项达到总共587项,对中药标准化起着极大的促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