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潜力;体现亲情化、个性化的全新教育模式,关注不同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生活等各方面需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指导奠定基础,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途径,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时代中学生,切实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二、工作目标 1、从导“学”走向导“育”,使教师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成长导师”; 2、从传统教育中教师为学生规划人生目标走向教师激发学生自主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注重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进一步寻找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潜能的途径和方法,为确立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奠定基础; 4、积极探索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途径,创设学校基础教育工作的新特色。 5.注意从多个方面关注学生,除了思想引导,生活指导,还要有心理辅导和学业辅导三、工作要求 1、积极、认真、热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指导方法,每次交流不少于30分钟。每次辅导前,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独立思考辅导方案,方案要精,要管用,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实做到交流有主题,讲实效,具体教育活动还必须作好详细地记载; 3、建立导师工作记录和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如实填写每一次的工作、学习情况,共同见证成长; 4、导师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经常与班主任、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及时反馈,全方位的关心、帮助学生的进步。积极参加学生代表会、学生家长会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听取并收集对学生及家长对导师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检验及反馈工作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下一步设想; 5、导师必须及时做好资料、档案的整理和积累工作,学期结束前交德育处考核、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