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最重要的病因—杂气,历来医家多以风、寒、暑、湿、燥、火为致病主要因素,而天地间除了六气之外还有一气—杂气,当然也是温病的主要因素,但往往人们会更关注能看的见得,而六气理论到了温病的层面上往往略显狭窄,杂气这一变化无穷的因素所致疾病更多更广泛,在我们医治患者的时候应当注意扩宽我们思维的一面,不要局限。5、统论疫有九传治法统论疫有九传治法夫疫之传有九,然亦不出乎表里之间而已矣。所谓九传者,病人各得其一,非谓一病而有九传也。盖温疫之来,邪自口鼻而入,感于膜原,伏而未发者不知不觉。已发之后,渐加发热,脉洪而数,此众人相同,宜达原饮疏之。继而邪气一离膜原,察其传变,众人不同者,以其表里各异耳。有但表而不里者、有但里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胜于里者、有里胜于表者、有先表而后里者、有先里而后表者,凡此九传,其去病一也。这是对治法的一种分类,总共分为九类,我们医者在在治疗医疗时,应该注意辨别要点,也要抓住要点,这样才能够在医学的海洋里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能力。总观整本瘟疫论,分为上下两卷,内容篇幅虽简短却精炼,说东西都很有要点,我总得读下来比较深刻的一点是,吴又可先生在文中很多次强调了承气汤的使用,有的地方甚至说到非承气汤不可,究其原因,我想来,主要是温病这个病既然是温邪引起,若妄投寒凉药的话,就如他在书中所说“疫邪结于膜原,与卫气并,因而昼夜发热,五更稍减,日晡益甚,此与瘅疟相类”。温邪导致的很多病症容易引起燥热并结,所以,吴又可多次强调承气汤的使用,也是旨在通腑行气,邪热的同时祛邪,但若放在我们现代,承气汤的使用到底应该把握一个怎样的度呢?这个问题值得我去思考,要结合很多方面的因素,如天气,如病人的体质,如当下的医疗坏境,大黄的使用还是应当谨慎。当然我一个初学小生,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学习温病的时间里,体会它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