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表现了儒家学派的软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实际上,君子就是孔子她们儒家学派的一个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以后从之斗”,全部表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和君子相正确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说明君子和小人的不一样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和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初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关键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РРР 言不顺,则事不成;Р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Р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Р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以,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愤怒地说:“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以后发展成为了她学生孟子的政治主张。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照“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Р 尊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尊重。另外,孔子还把“仁”看成“人”的标准:“仁者,人也。”郭沫若在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时尚的。这也就是人的发觉。” 纵然,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不过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而言之,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