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对先秦诸子散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56KB

文档介绍
题探究学习,主要从儒家和道家展开讲述。例如:在《论语》单元教学中,立足点是孔子是一个慈祥、有个性的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仁”,从“仁”的学说推及可以理解孔子的所有思想:对于个人,“仁”代表着人性发展到理想的圆满;对于社会,“仁”代表着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在《当仁,不让于师》中孔子与学生的真挚感情,也是“仁”的重要体现。伯牛患了麻风病,老师孔子不顾传染,从窗户口握住伯牛的手失声地说着:“死亡,这是命运啊!这么好的人却得了这样的病。”学生在理解这一部分吋对于孔子的认识会更深刻。人文思想传播。先秦诸子散文是各家及其成员思想的表现,充满了卓绝的智慧。他们都关注和思考着现实社会与人生中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深刻的认识并为解决问题开出了方子。因此,要注重道德与伦理教育。孔子针对现实社会秩序的紊乱及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建立了“仁”的学说,在人文精神上是人的内心和外在的宇宙和谐;孟子针对功利主义和君王暴政发岀了“行仁义”、“施仁政”的主张;庄子“安时处顺”、“以无用为大用”、“尊生”思想体现了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尊重、对处于无路可走境遇人们的关怀……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材料,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中传播的人文精神、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美德能带给学生崇高震撼的具体有:第一,坦荡浩然、自强不息的精神。《论语》中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面对浑浊的社会现实,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正气”,人生在世,必须有所作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社会要有所贡献。第二,懂得宽宏感恩。《论语》中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要总抱有--种感恩的心态,善待他人,感老师之恩,感朋友之恩,感社会之恩。第三,中国最讲中庸之道,讲和谐。那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关键的是一种自己心境的和谐。儒家和道家从来就是展现人性的执着追求和智慧谦卑的精神。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