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2020版高考历史第三单元5第15讲国共十年对峙课后达标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644KB

文档介绍
、公平公正及经济发展情况等角度思考。答案:(1)原因:民本思想的影响;自然灾害严重;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需要;宗法观念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2)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强制实行;覆盖面广,保障范围全面;旨在维护工农(劳动者)的利益;有些政策不符合现实,带有一定的“左”倾主义倾向。原则:政府主导和民间互助相结合;维护劳动者权益;坚持公平原则;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4.(2019·滨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信息,比较两幅地图,提取有关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材料分别是红色根据地形势图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结合图中信息较容易直观地得出,根据地从原来的南方农村转移到了北方的沦陷区,因此能得出“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农村,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北方沦陷区”的信息,结合史实可知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红军长征,第二是抗日战争爆发,再结合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史论结合的论述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这两幅历史地图的变迁也伴随着国共关系的变化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等,也可以提取相关信息加以论证。答案:示例一信息: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农村,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北方沦陷区。说明: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选择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实力的壮大,迫使国民党对其展开“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促使中共进行长征,实施战略转移,红军主力于1936年在陕北会师,完成了革命重心的转移,保存了有生力量。适逢日军加紧侵略中国,北方大部沦陷。中共在日军沦陷区展开游击斗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革命力量不断成长,并成为抗战后期的主要力量。结论:根据地的转移反映出中国革命(战略)中心的转移。示例二: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示例三: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示例四: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的变化。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