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但人类的生存需求再次面临很大的威胁。后五分钟,施院突然画风一变,开始讲量子纠缠,作为生物人,我当时第一感觉:这也太扯了吧!也可能自己并不理解量子纠缠的内涵,所以蹦出了这种感觉。许多人觉得一个做结构生物学的怎能跨界去谈量子物理,但从施院的角度来看,不论某些人承认与否,或者结构生物学是否是被诋毁的简单流水线搬砖研究那样,施院都是生命科学领域顶尖的科学家,在科学的金字塔顶端微我们揭开了很多谜底,却也遇到了更多的疑惑。在自己领域不断去开拓探索,问题总会多于答案,当感到自己的渺小,这时人们难免回到那些最经典的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诸如此类问题。似乎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瞥见这个自然世界的终极奥妙,但人又总是倾向于尽可能去解释自己的疑惑,在这个阶段量子纠缠或许是施院能想到的最好的答案了,这个答案与其说解释神经科学的终极奥秘,不如说他在探索思考了很久之后想到的能解答自己疑惑或者说安慰自己的答案。他的答案并没有跨界对量子纠缠评头论足,只是用物理的东西来解释自然科学,而且施院虽然做结构生物学,但他的思考和所学并不局限于生物,他还有个计算机硕士学位,而且就在演讲的那段时间他还在读数学家黎曼的书,S,但很少人会问: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伟大的牛顿为我们揭开宇宙的面纱,但其生命最后阶段醉心于神学研究,这何尝不是自己的研究已经登峰造极仍然充满太多的疑惑而跨界去寻找答案的表现,这就是所知越多疑惑越多吧。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去发现探索这个世界背后的秘密,允许不同观点表达也正是科学研究的特征,施一公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许我们懒惰的倾向,总希望别人给出可靠的答案,我们何必对大牛们的观点如此在意,允许讨论允许猜测正是科学研究中好玩的地方。对或错这都只是一场民间组织关于科学的自由的演讲,并不是严肃的科学报告。研究中既有生命科学,也有物理学,把问题留给听众,吸引更多人、更多孩子来探索不就是很有意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