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简.爱》与《呼啸山庄》在中国的流行与研究现状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6KB

文档介绍
的妹妹“爱迷离”。在20世纪初叶到中叶的中国,普遍关注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巴尔扎克等浑厚有力的交响乐式关注民族、社会、阶级冲突问题的作品。建国后,50-70年代末,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基本停止,对于这两部作品的研究也很少,在1958年反右斗争时期在北大师生编写的评论文集《论夏绿蒂·勃朗特的》、《艾米莉·勃朗特的》中,批判了作品流露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之后,我国引进了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和论著,由于《呼啸山庄》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评价,并且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特雷·伊格尔顿也对其作出了新的阐释,在1955年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的《英国文学史1832-1870》中《呼啸山庄》得到了大篇幅的介绍和对其在揭露资本主义本质方面的肯定,《呼啸山庄》在中国的译介情况由此得到了改善。1956年1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审订的《英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一书就把《呼啸山庄》作为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作了详细的评述,认为其反应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资产所有制的问题以及婚姻、家庭教育和贫富关系等问题,具体地反映出了英国当时尖锐而深刻的社会矛盾,以及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性格的演变史对资产阶级社会强有力的控诉。在中国,勃朗特姐妹作品早先的接受情况主要受到文学中介者即文学作品的翻译者、文学评论的作者和文学史的编纂者影响,建国后《呼啸山庄》的接受情况有所转变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的意识形态所影响。 0年代末开始至今,改革开放带来了文艺思想的初步解放,电影《简·爱》、《呼啸山庄》的相继上映也为作品带来了新一轮的读者,关于作品的研究也开始呈现出与国际接轨的态势,对《简·爱》主要出现了从女性主义角度入手的解读,《呼啸山庄》则更多受到了叙事学、小说结构和现代主义的研究,而在文学史的编纂中也充分肯定了勃朗特姐妹的文学地位,将她们归入维多利亚时期第一流小说家的行列,尤其是艾米莉·勃朗特。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