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杜甫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8KB

文档介绍
间心理状态的描述。满腹经纶而找不到用武之地,积极进取的济世之志屡屡受挫,苦闷和激愤使杜甫经常萌生退而归隐的念头。应制举落第第二年,杜甫在《奉赠韦左承丈二十二韵》表示自己“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要去过“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的退隐生活。另外还有《重过何氏》其五、《曲江三章章五句》其三、《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等都流露了隐逸思想。可以用天宝六载(747七)杜甫赴长安应制举的时间为界,将杜甫一生的隐逸思想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杜甫前期的求仙隐逸思想以道家成份为主,原因是受了道教热情很高的道教徒李白的影响,杜甫隐逸的第一步即迈入了炼丹求仙的道家路上。杜甫后期的隐逸思想中道家因素减少,释家思想因素增大,入蜀后诗中流露欲皈依空门的篇目更明显增加,“漂然薄游倦,始与道侣敦”(《赠蜀僧间丘师兄》),和释子的交往更多了,甘于淡泊不为物役,新到一地,常去寻访当地的高僧,“游寺可终焉”(《回棹》),往往流连忘返。杜甫退隐思想在陇右诗中表现非常突出。陇右诗作中尽管到处弥漫着悲伤愁苦的色彩,但只要一说隐士和归隐,诗人就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向往之情,流露出一股轻松的情致。结语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傅,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