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丧葬习俗孝文化研究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6KB

文档介绍
留念和祝愿。第一,表达对逝者深切的怀念。接亡、唱夜歌,都是召唤逝者回来。起水走逝者走过的道路,既是为了找回逝者魂魄,也是“旧地重游”,缅怀逝者。招魂是为了找回逝者的魂魄让其投胎,也是为了再见逝者。头七、三七、五七的祭祀是对逝者的依依不舍,表达了真挚的怀念。第二,表达对逝者美好的愿望。人们认为人的肉体和精神是相互独立的,人死如灯灭,但是精神还会存在,形成魂魄。引路投胎、烧纸钱、烧灵屋、摆饭,是为了让逝者的魂魄早日投胎,吃饱穿暖过得舒适。想象逝者在阴间也能像阳间一样享受生活。同时,在葬礼时对逝者的尊重和祈祷,也是为了让逝者保佑生者的平安顺遂。第三,表达对亲人逝世的悲痛。对逝者逝世的悲痛既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孝的体现。无处不悲痛,无人不悲痛。哭丧一直贯穿整个葬礼始终。从逝者咽气到上山,甚至于后来的头七三七五七的怀念,都会引发悲痛的情感。都会让后人想起长者的慈爱而痛哭。第四,表达了对生命本身的思考。这一观念从根本上是认为死者尚存,尚有感知。所以在要化妆、要摆饭、要烧包袱、烧灵屋。接亡即是招魂,招魂幡还有起水,接亡,以及和尚道士的唱喝都是招引魂魄回来,指引道路顺利投胎。人们都认为人有来世,逝后有魂魄,如果不加以引导会飘散在世间。这表达的是人们对生生不息的生命的崇敬,对生命起源的思考和人生命价值的思考。当然,通城传统丧葬习俗存在一些封建迷信的因素,其中很多习俗和做法在现代人看来是不能理解的的,大肆的葬礼操办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土葬对土地植被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同时也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但是丧葬习俗中关于灵魂投胎循环的观念,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表达出了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逝者的尊敬,生者对逝者的“孝”。葬礼的举办对孝子贤孙来说是一个情感的寄托,是一个情感补偿的方式。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死者为大”,孔子认为“孝”是“仁”的根本。葬礼的举办既是“孝”文化体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贯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